
584
0
详细信息
“中国罕见病联盟”(China Alliance for Rare Diseases,以下简称“联盟”)是经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同意,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牵头发起,由具有罕见病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合作性的交流平台。

罕见病诊疗指南
1、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
【概述】21- 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 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 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编码 21- 羟化酶的CYP21A2 基因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经典型患者可发生肾上腺危象,导致生命危险;高雄激素血症使女性男性化,导致骨龄加速进展、矮身材以及青春发育异常,并影响生育能力。
2、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
【概述】白化病(albinism) 又称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泛发性白化病、白斑病、先天性色素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毛发、眼睛的部分或完全的色素缺失。本病有遗传异质性,与黑色素形成及转运相关的多种基因均可导致疾病表型的发生。
3、Alport 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概述】Alport 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胶原病,为编码Ⅳ型胶原蛋白 α-3 链、α-4 链和 α-5 链的基因 COL4An (n=3、4、5) 突变导致的基底膜病变。最常累及肾脏,其次累及眼和耳。由于上述突变导致器官胶原结构异常,进而表现为遗传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下降,常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眼部异常。
4、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概述】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局限性分型包括进行性球麻痹(PBP),连枷臂、腿,进行性肌萎缩(PMA),原发性侧索硬化(PLS)。ALS 以进行性发展的骨骼肌萎缩、无力、肌束颤动、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中老年发病,生存期通常 3~5 年。
5、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
概述:Angelman 氏症候群(天使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 是一种由于母源 15q11- 13 染色体区域的 UBE3A 基因表达异常或功能缺陷引发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语言、运动或平衡发育障碍,快乐行为(如频繁发笑、微笑或兴奋),小头畸形,癫痫等。
6、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
【概述】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 是由于精氨酸酶 1(arginase 1,AI) 缺陷而引起的尿素循环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高精氨酸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asphyxiating thoracic dystrophy)
【概述】窒息性胸腔失养症(asphyxiating thoracic dystrophy),又称热纳综合征(Jeune syndrome,J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不良伴多器官受累。主要临床特征为小而狭窄的胸腔、短肋骨、四肢短小、骨盆形状异常,伴因胸腔受限导致的肺发育不良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也可发生肾、肝、胰腺和视网膜异常。
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指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所致者,称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其他病因所致者称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主要病因为先天性或获得性补体旁路异常,特别是补体旁路调节蛋白的异常。
9、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
【概述】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 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但一般特指抗神经抗体相关的脑炎,例如抗 NMDA 受体脑炎等。AE 合并相关肿瘤者, 称为副肿瘤性 AE。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Bickerstaff 脑干脑炎等也属于广义的 AE 范畴。
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AH)
【概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AH) 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侵犯 垂体、下丘脑及其邻近器官的罕见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AH。原发性 AH 按其组织学特点被分为: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肉芽肿性垂体炎(granulomatous hypophysitis,GHy)、黄瘤病性垂体炎(xanthomatous hypophysitis,XaHy)、坏死性垂体炎、IgG4 相关垂体炎(IgG4 related hypophysitis),其中 LYH 为最常见的类型。LYH 特征性病理表现是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根据受累位置和程度的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垂体功能破坏。继发性 AH 可继发于 SLE、LCH 等许多系统性疾病和一些药物。AH 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腺垂体功能减低、中枢性尿崩症,甚至出现下丘脑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大多数患者。
1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autoimmune insulin receptopathy,AIR)
【概述】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autoimmune insulin receptopathy,AIR),又称 B 型胰岛素抵抗(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TBIR)。是由于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insulin receptor auto-antibodies,IRAs) 导致的一种罕见病。AIR 好发于非洲裔美国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糖、黑棘皮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少数患者病程中会出现低血糖。
12、β- 酮硫解酶缺乏症(b-ketothiolase deficiency,BKD)
【概述】β- 酮硫解酶缺乏症(b-ketothiolase deficiency,BKD),又称线粒体乙酰乙酰基辅酶 A硫解酶(T2) 缺乏症(mitochondrial acetoacetyl-CoA thiolase[3-oxothiolase]deficiency),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β- 酮硫解酶缺乏导致异亮氨酸代谢障碍和肝外酮体分解减少引起,临床以酮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有机酸尿症为主要特征。
13、生物素酶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BTDD)
【概述】生物素酶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BTDD) 是由于生物素酶基因(biotinidase, BTD) 变异引起生物素酶活性下降,导致生物素减少,使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的活性下降,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尿症及一系列神经与皮肤系统损害等表现。
14、心脏离子通道病(cardiac ion channelopathies,CICP)
【概述】由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一大类疾病称为离子通道病(cardiac ion channelopathies,CICP)。CICP 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遗传性 CICP 是由心脏特定基因缺陷而导致的疾病,如长 QT 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短 QT 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Brugada 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儿茶酚胺敏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 等。该类疾病能引起多种恶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患者晕厥、心搏骤停,甚至心源性猝死。现主要介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
15、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
【概述】原发性肉碱缺乏症(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PCD),又称肉碱转运障碍或肉碱摄取障碍。是由于细胞膜上与肉碱高亲和力的肉碱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脂肪酸β 氧化代谢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血浆肉碱水平明显降低及组织细胞内肉碱缺乏,引起心脏、骨骼肌、肝脏等多系统损害。近 10 余年来,随着串联质谱的发展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 PCD 患者得到诊断及治疗。
16、Castleman 病(Castleman disease,CD)
【概述】Castleman 病(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1956 年由 Benjamin Castleman 首次报道。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的情况不同,可将 CD 分为单中心型(unicentric CD,UCD) 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前者往往仅累及单个淋巴结区域,相关症状较轻,外科治疗效果良好;后者则累及多个淋巴结区域,有较为明显的全身症状,预后较差。
17、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 是一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目前已发现的致病基因达 60 余种。其主要特点为慢性进行性、长度依赖的运动及感觉神经病, 最常见表现为下肢起病的、缓慢进展的肢体远端肌肉萎缩...
18、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
【概述】瓜氨酸血症分为瓜氨酸血症Ⅰ型(citrullinemia,Cit-Ⅰ) 和瓜氨酸血症Ⅱ型,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尿素循环障碍性疾病。瓜氨酸血症Ⅰ型是由于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rgininosuccinate synthetase,ASS) 基因突变所致,ASS1 基因(定位在 9p34.11) 突变使酶的功能缺陷,导致氨在体内蓄积,出现高氨血症,瓜氨酸及其他尿素循环的副产物在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蓄积,引起一系列的毒性损害,造成惊厥甚至昏迷等一系列临床表征,严重时导致脑水肿危及生命。瓜氨酸血症Ⅱ型是由于编码希特林蛋白(Citrin) 的 SLC25A13 基因(定位在 7q21.3)突变所致,引起尿素循环及 NADH 的转运障碍和相关代谢紊乱。成人发病患者称为成人发作的瓜氨酸血症Ⅱ型(adult onset type Ⅱcitrullinemia,CTLN2),1 岁内发病则称为 citrin 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 NICCD),二者为 Citrin 缺乏症不同年龄的两种不同表型。本文将以瓜氨酸血症Ⅱ型为例进行介绍。
19、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congenital adrenal hypoplasia,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AHC)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congenital adrenal hypoplasia,adrenal hypoplasia congenita,AHC) 是由 DAX-1 基因突变导致的 X 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DAX-1 基因也称为 NR0B1 基因,主要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以及性腺中表达...
20、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CHI)
【概述】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CHI) 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严重和持续性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其特征是胰岛素分泌过量或不受血糖调控及反复发作的严重的低血糖,需迅速积极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
21、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
【概述】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congenit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 是以疲劳性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遗传性疾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前、突触基膜和突触后结构的遗传缺陷导致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受损。CMS 好发于青少年、儿童和婴幼儿。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四肢近端无力、延髓麻痹、呼吸衰竭。根据 CMS 病变部位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病变、糖基化缺陷和肌病重叠综合征。
22、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
【概述】先天性肌强直(congenital myotonia) 是一种幼儿至儿童期起病的遗传性骨骼肌离子通道病。临床表现为横纹肌主动收缩后不能及时放松,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收缩。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先天性肌强直可分为 Thomsen 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和 Becker 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通常 Becker 型较 Thomsen 型临床表现更重。
23、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
【概述】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 指由胚胎期脊柱椎体发育异常引起的脊柱畸形。临床定义为由椎体结构异常导致的脊柱侧方弯曲超过 10°。先天性脊柱侧凸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系统畸形包括心脏、肾脏、脊髓、食管、肛门等共存,或与其他先天性异常导致的器官缺陷综合征伴发,如脊柱肋骨发育不全、Alagille 综合征、Klippel-Feil 综合征、VACTERL 综合征等,发生率占所有先天性脊柱侧凸的 30% ~60%。
24、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
【概述】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CAE) 是一种少见但容易识别的解剖形态学异常。一般是指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弥漫性扩张,超过邻近正常节段的 1.5 倍,超过 2 倍以上的局限性扩张一般被称作冠状动脉瘤。CAE 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为囊状(瘤体横径大于长径) 或梭形(瘤体横径小于长径)。50% CAE 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单纯性 CAE(图 24-1) 是指排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川崎病、感染性疾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等病因的不明原因所致者。 Markis 等人根据病变范围将 CAE 分为 4 种类型:Ⅰ型,2 支或 3 支血管弥漫性扩张;Ⅱ型,1 支血管弥漫性扩张,另 1 支血管局限性扩张;Ⅲ型,单支血管弥漫性扩张;Ⅳ型, 单支血管局限性或节段性
25、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
【概述】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核糖体蛋白结构基因突变导致核糖体生物合成异常的少见遗传性疾病,又称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由红细胞内源性生成缺陷所致,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绝大多数患儿起病发生于 1 岁以内,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骨髓红系细胞明显减少、发育畸形和肿瘤易感性增高等。
26、Erdheim-Chester 病(ECD)
【概述】Erdheim-Chester 病(ECD) 于 1930 年由 Jakob Erdheim 和 William Chester 首次描述, 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旧称 “脂质肉芽肿”。在 2017 年版 WHO 组织细胞疾病和巨噬 - 树突细胞系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 共同分为 L 组。
27、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
【概述】法布里病(Fabry disease) 是一种罕见的 X 连锁遗传性疾病,由于 X 染色体长臂中段编码 α- 半乳糖苷酶 A(α-Gal A) 的基因突变,导致 α- 半乳糖苷酶 A 结构和功能异常, 使其代谢底物三己糖神经酰胺(Globotriaosylceramide,GL-3) 和相关鞘糖脂在全身多个器官内大量堆积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28、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FMF)
概述:家族性地中海热(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FMF)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 MEFV 位于16p13.3。临床以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炎性反应和浆膜炎为主要表现,亦可以淀粉样变为首发症状。
29、范科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
概述: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 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染色体或X 连锁隐性遗传。由于基因异常引起基因组不稳定而致病,主要表现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进行性骨髓衰竭和发生恶性肿瘤风险增高。
30、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GAL)
【概述】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GAL) 是一种由于半乳糖代谢通路中酶缺陷所引发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根据酶缺陷的类型将半乳糖血症分为 3 型:半乳糖 -1- 磷酸尿苷转移酶缺乏型(galactose-1-phosphate uridyltransferase[GALT]deficiency)、半乳糖激酶缺乏型(galactokinase[GALK]deficiency) 和尿苷二磷酸 - 半乳糖 -4- 表异构酶缺乏型(uridine diphosphate galactose-4-epimerase[GALE]deficiency)。其中 GALT 缺乏引起的半乳糖血症相对常见,也被称为经典型半乳糖血症。
31、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
【概述】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 是较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突变导致机体葡萄糖脑苷脂酶(又称酸性 β- 葡萄糖苷酶) 活性缺乏,造成其底物葡萄糖脑苷脂在肝、脾、骨骼、肺,甚至脑的巨噬细胞溶酶体中贮积,形成典型的贮积细胞即“戈谢细胞”,导致受累组织器官出现病变,临床表现多脏器受累并呈进行性加重。又称葡萄糖脑苷脂病、高雪氏病、家族性脾性贫血、脑甙病、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等。
32、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
【概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 是神经肌肉接头处因自身抗体破坏突触后膜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波动性无力、不耐疲劳,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症状多分布于眼部、球部、四肢肌肉,严重者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衰竭。
33、Gitelman 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OMIM 263800)
【概述】Gitelman 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OMIM 263800) 是一种由肾脏远曲小管钠氯协同转运蛋白(NCC)功能障碍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966 年由美国医生Gitelman 首先报道了该病,但直至 1996 年其致病基因SLC12A3才得以明确。主要临床特点为肾性失钾导致的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常伴有低血镁、低尿钙和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 活化,血压正常或偏低。
34、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I,GA- I)
【概述】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 Ⅰ)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机酸血症。由于细胞内戊二酰辅酶 A 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 缺陷导致赖氨酸、羟赖氨酸及色氨酸代谢紊乱,造成体内大量戊二酸、3- 羟基戊二酸堆积而致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头畸形、进行性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35、糖原累积病(I型、II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I、II))
【概述】糖原累积病(Ⅰ型、Ⅱ型) 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GSD Ⅰa 型是由于 G6PC 突变使肝脏葡萄糖 -6- 磷酸酶缺乏所致。典型表现为婴幼儿期起病的肝脏肿大、生长发育落后、空腹低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乳酸血症等。GSDⅠb 型是由于 SLC37A4 基因突变使葡萄糖 -6- 磷酸转移酶缺乏所致。患者除了有Ⅰa 型表现之外,还可有粒细胞减少和功能缺陷的表现。GSD Ⅱ型是由 GAA 突变导致 α-1,4- 葡萄糖苷酶缺陷,造成糖原堆积在溶酶体和胞质中, 使骨骼肌、心肌等脏器损害。根据发病年龄、受累器官、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可分为婴儿型(infantile-onset Pompe disease,IOPD) 和晚发型(late-onset Pompe diseas,LOPD)。
36、血友病(hemophilia)
【概述】血友病(hemophilia) 是一种 X 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hemophilia A,HA) 和血友病 B(hemophilia B,HB) 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 Ⅷ) 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 Ⅸ) 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37、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概述】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第13 号染色体的 ATP7B 基因突变导致体内铜离子转运及排泄障碍,铜在肝脏、神经系统、角膜、肾脏等脏器蓄积,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果不治疗,疾病发展可致命;如果早期诊断和治疗,患者可有正常的生活和寿命。
38、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
【概述】1876 年英国医生 John Laws Milton 首次描述了血管性水肿这一临床症状,当时描述一例患者“肿胀的部位从颞部到眼部,眼部的肿物呈椭圆形,导致眼睛几乎无法睁开”...
39、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
【概述】大疱性表皮松解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又名半桥粒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大类机械性大疱性皮肤病。其临床特征是皮肤或黏膜受到...
40、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HFI)
【概述】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HFI)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果糖代谢病。是由于编码果糖 -1,6- 二磷酸醛缩酶...
41、遗传性低镁血症(Hereditary Hypomagnesemia)
【概述】遗传性低镁血症是一组罕见的表现为血镁降低,伴或不伴其他电解质代谢异常的基因缺陷性疾病,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达 10 余种。不同疾病类型的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主要包括 Gitelman 综合征、家族性低镁血症合并高钙尿及肾钙沉着症、家族性低镁血症伴继发性低钙血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镁血症合并低尿钙、孤立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低镁血症等。
42、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ng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
【概述】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ng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由 NOTCH3 基因突变所致的一种成年发病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本病于 1993 年首次被命名,是最常见的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以反复皮层下缺血性卒中、先兆性偏头痛、进行性血管性痴呆以及情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4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
【概述】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 是一组以渐进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本组疾病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临床表型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大类,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 X 连锁遗传。单纯型 HSP 神经系统受累较为集中,以缓慢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可合并高张力性排尿障碍和轻度深感觉障碍。复杂型HSP 则在此基础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损害,如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癫痫、锥体外系受累、周围神经病等。目前已发现 HSP 的致病基因超过 70 种,还有部分类型已经在染色体初步定位,但尚未明确具体致病基因。主要类型与相应致病基因,见表 43-1。 复杂型 HSP 异质性强,疾病表型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共济失调、脑白质病变、周围神经病存在重叠,分类上有一定争议,诊治方法也差异较大。单纯型 HSP 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经典类型,存在更多共性。下面以常见的单纯型 HSP4 型(或 SPG4) 为代表,介绍相关诊疗常规。
44、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HLCS)
【概述】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HLCS)是导致多种羧化酶缺乏(MCD) 的病因之一。由于 HLCS 基因突变导致 HLCS 活性下降,催化生物素与生物素依赖的多种羧化酶结合的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多种羧化酶的活性,使脂肪酸合成、糖原异生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发生障碍,与生物素酶缺乏相同,导致异常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生物素治疗效果显著。
4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mia)
【概述】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堆积,外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即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mia) 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狭义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 特指由于胱硫醚 β- 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缺乏,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血和尿中异常增高,又称经典型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46、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概述】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 是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分解代谢的关键基因之一发生突变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oFH)HoFH 是由于这些关键基因发生纯合突变或者复合性杂合突变所致,临床表现为LDL-C 水平明显升高,胆固醇在皮肤、眼睛和肌腱等多处沉积和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的倾向。
47、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
【概述】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 又称亨廷顿病,是一种隐匿起病,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精神障碍和痴呆为特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致病是由位于 4 号染色体短臂的亨廷顿基因IT15(interesting transcript 15) 上的CAG三核苷酸异常扩增突变所致。
48、HHH 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 - 高氨血症 - 同型瓜氨酸尿症)(Hyperornithinaemia- hyperammonaemia-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S)
【概述】高鸟氨酸血症 - 高氨血症 - 同型瓜氨酸尿症(Hyperornithinaemia-hyperammonaemia- homocitrullinuria Syndrome,HHHS) 是由位于 13q14 染色体上编码线粒体鸟氨酸转运蛋白的 SLC25A15 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鸟氨酸转移蛋白 1(ornithine transporter 1,ORNT1) 缺乏,导致尿素循环功能障碍。HHHS 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变异性的异质性疾病,轻型临床表现为学习困难和轻微神经系统受累症状,重型表现为昏迷、嗜睡、肝脏体征和癫痫发作。新生儿期发病的患者具有严重的临床表现,除此之外,没有证据表明发病年龄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直接关系。
49、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
【概述】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 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 lanine hydroxylase,PAH) 缺乏或其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 缺乏,导致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 增高的一组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血 Phe 浓度 >120μmol/L(>2mg/dl) 及血 Phe 与酪氨酸(tyrosine,Tyr) 比值(Phe/Tyr) >2.0 统称为 HPA。
50、低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HPP)
【概述】低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HPP) 是一种以骨骼矿化障碍及牙齿脱落、血液及骨骼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水平反常性减低为特征的罕见单基因遗传性疾病。乳牙过早丧失是 HPP 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碱性磷酸酶缺乏是 HPP 患者代谢异常和骨骼系统损害发病机制中的关键。
51、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概述】低血磷性佝偻病(hypophosphatemic rickets) 是一组由于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畸率。发生在儿童期称为佝偻病,主要表现为方颅、鸡胸、肋骨串珠、四肢弯曲畸形(O 形或 X 形腿)、生长迟缓等。成人起病者称为骨软化症,表现为乏力、体型改变、身材变矮、多发骨折、骨痛,甚至致残等。
52、特发性心肌病(idiopathic cardiomyopathy)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各种不同原因(常为遗传原因) 引起,伴有心肌机械和(或) 心电活动障碍,常表现为不适当心室肥厚或扩张,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或心血管死亡。原发性心肌病是指病变仅局限在心肌,根据发病机制,又分为遗传性、遗传和非遗 传混合性及获得性 3 种。
53、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
【概述】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IHH),是由 GnRH 合成、分泌和作用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不孕不育,青春期不发育或部分发育。该疾病具有显著的遗传、临床异质性。根据有无嗅觉异常分为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 和嗅觉正常的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normosmic 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nIHH)。
5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
【概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 指一类无明确原因、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恶性肺血管疾病,不伴随任何可能导致该种情况的基础疾病,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55、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概述】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 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肺部,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肺组织学病理和(或) 胸部高分辨率 CT(HRCT) 特征性地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
56、IgG4 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
【概述】IgG4 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 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和硬化的疾病。主要特征为血清 IgG4 水平显著增高,受累器官组织由于大量淋巴细胞和 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而发生肿大或结节 / 硬化性病变。
57、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nborn errors of bile acid synthesis,IEBAS)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nborn errors of bile acid synthesis,IEBAS) 是由于合成两种主要胆汁酸所必需的酶存在遗传缺陷,而引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胆汁酸合成过程中需要至少 14 种酶参与,任何一个酶的缺乏都将导致正常胆汁酸生成障碍,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发生
58、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IVA)
【概述】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IVA) 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有机酸血症。是由亮氨酸分解代谢中异戊酰辅酶A 脱氢酶(isovaleryl-CoA dehydrogenase,IVD)缺乏引起, 导致异戊酸、3- 羟基异戊酸、异戊酰甘氨酸和异戊酰肉碱体内蓄积。有机酸蓄积及酮体产生引起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从而引起脑损伤等多脏器损害。IVA 患者中超过半数在新生儿期发生急性脑病,婴儿和儿童期可有反复呕吐、昏睡或昏迷及智力发育落后。
59、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IHH),是由 GnRH 合成、分泌和作用障碍引起,表现为不孕不育和青春不发育。伴有嗅觉丧失的 IHH,称为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 syndrome,KS)。卡尔曼综合征是 IHH 的一种亚型,疾病的治疗原则和 IHH 完全一样
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
【概述】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 是一种组织细胞疾病,旧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2017 年版 WHO 组织细胞疾病和巨噬 - 树突细胞系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与 Erdheim-Chester 病(ECD) 共同分为 L 组。目前认为是 LCH 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
61、莱伦综合征(Laron syndrome)
随机推荐
TOP
新增导航
网址名称
网址地址
取消
保存
导入chrome书签
选择文件
选择文件
导入
取消